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蛇莓和五叶地锦耐旱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盆栽称质量法研究了蛇莓和五叶地锦在不同灌溉量处理下的生长状况,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确定其耐旱水平,以期为园林灌溉管理提供指导。结果表明,2006和2007年生长季蛇莓和五叶地锦在充足灌溉处理下的单株耗水量为30~40kg。随着灌溉量减少,蛇莓和五叶地锦的单叶面积、茎长、覆盖度、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等降低。五叶地锦可以耐受75%Mc的节水灌溉水平,而蛇莓对水分胁迫敏感,需要采取充足灌溉。  相似文献   
2.
开展退耕还湿工程保护天津湿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是我国湿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开展退耕还湿工程加强天津市的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本文从5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天津市湿地的基本情况、湿地保护现状、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开展天津市退耕还湿工程的意义以及天津市退耕还湿工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果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指导果农间作系统的物种选择和行间配置等农艺措施的生产实践,以晋西黄土区山西省吉县3年生苹果+大豆间作系统(T1)、5年生苹果+大豆间作系统(T2)、7年生苹果+大豆间作系统(T3)和大豆单作系统(CK)为对比试验材料,通过布设根障,在分析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小气候各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不同树龄间作系统的小气候综合效应,并评价小气候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大豆单作系统相比,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光合有效辐射强度降低了30.3% ~ 59.0%,气温下降了5.9%~17.9%,表层土壤温度下降了14.6%~42.7%,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了7.0% ~ 17.9%;2)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对大豆单作系统的小气候关联系数逐渐降低,其中,小气候各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与大豆单作系统的关联度最小;3)各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大豆根茎叶生物量和产量均低于大豆单作系统.树龄越大,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光拦截作用和降温增湿作用越明显,小气候综合效应也越强,但各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小气候均会对间作大豆生产力水平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人工林恢复状况评价以及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照当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刺槐人工林林下物种共有37种,包括灌木8种,草本29种,灌木层以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②刺槐人工林林下α多样性小于天然次生林,与油松人工林之间的差异较小。③刺槐人工林林下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大于灌木层;刺槐林与天然林的β多样性大于刺槐林与油松林的。④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相似度不高,不同刺槐林样地之间物种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草本层。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生长繁殖空间,物种多样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区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养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人工林经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该研究于2000年在北京九龙山地区设立样地,对华北落叶松、油松、白蜡人工林和椴栎杨天然次生林的枯枝落叶数量、养分含量、分解速率和养分归还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林下枯枝落叶储量的顺序为:油松椴栎杨落叶松白蜡;②单位面积各营养元素的总量与枯枝落叶的储量及营养元素含量成正相关关系;③落叶松、椴栎杨林下枯枝落叶分解较快,油松和白蜡相对较慢;④对于枯枝落叶归还到土壤中的N、P、K数量,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其次为椴栎杨天然次生林,油松和白蜡人工林最少。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蓟县境内保存有黄檗、紫椴、元宝枫、流苏、刺五加、水曲柳、核桃楸等珍稀及特殊树种。建议大力培育珍稀树木,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加林区财富储备,缓解珍稀用材供需矛盾,促进天津林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国家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本文通过4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范围、天津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基本情况、天津市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适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分调控措施,选取该地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覆盖与调亏灌溉2种节水措施,分析了不同水分调控措施对苹果和大豆根系空间分布、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上限3个水平:田间持水量的55%(W1,低水),70%(W2,中水)和85%(W3,高水),2种覆盖材料:秸秆覆盖(M1)和地膜覆盖(M2)。结果表明:水分调控措施增加了苹果和大豆总根长密度,且扩大了苹果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根长分布。苹果根长密度与距树行距离呈负相关,而大豆则呈正相关,且均与垂直深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大豆鼓粒期土壤水分随距树行距离的增加先减后增,最小值为距树行1.5~2.0m,与清耕(CK0)和单一覆盖(CK1和CK2)相比,水分调控措施能显著提高0—60cm土层内的土壤水分。聚类分析表明水分调控下苹果和大豆主要水分竞争区域为距树行0.5~1.5m、垂直方向0—40cm土层范围内。M2W2处理苹果细根集中分布在20—40cm土层,大豆细根主要在0—20cm土层,根系错位分布缓解了种间水分竞争,其耗水量可较W3组减少40~50mm,且其产量和水分利用可分别较其他水分调控措施提高29.37%~41.92%,12.29%~53.35%,同时可使间作系统净收益最大,可达2 976.5元/hm~2。由此建议在未坐果的幼龄苹果树行间间作大豆时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同时在分枝期灌水150m~3/hm~2,结荚期灌水400m~3/hm~2,鼓粒期灌水300m~3/hm~2,可显著提高间作系统水分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天津市森林旅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天津市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湿地资源优势,结合地区旅游特色,开发精确旅游路线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适合天津市森林旅游的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0年后典型林地的持水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退耕20年后典型林地间持水能力的差异,选取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退耕20年的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比较分析了该地区退耕林分间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结果表明:1)次生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为201.20和154.32 t/hm2,分别是人工林的1.35~2.14倍和1.33~2.06倍,人工林之间表现为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2)退耕林地土壤层的最大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介于5 102~5 563 t/hm2和1 007~1 251 t/hm2之间,均显著高于耕地的4 695和812 t/hm2;典型退耕林地间土壤有效持水量表现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最大持水量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3)与退耕引起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加相一致,林地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较耕地分别增加了10.7%~22.8%和32.9%~73.1%,表明退耕对林地持水能力的影响在有效持水量方面更突出;4)退耕林分间林地持水能力表现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林地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显著高于耕地,这主要源于土壤性质改善引起的土壤层持水能力增强,同时枯落物层的持水功能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总之,退耕20年后林地持水能力显著增强,不同林分间次生林持水能力较好,表明次生林宜作为该地区退耕后植被恢复的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